近日,为了进一步提升图书馆馆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图书馆成功举办了第二期业务培训学习活动。此次培训围绕“信息、知识、情报之间的关系”,“图书馆书史——从甲骨文册到典的演变”,以及“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与图书馆的关系”等核心内容展开,旨在加深馆员对图书馆业务的理解,提高服务水平。
在培训过程中,馆长王学春首先阐述了知识与情报之间的紧密联系。他强调,信息具有传递作用,情报是知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有用的知识”,具有高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在图书馆工作中,馆员需要准确把握情报的特点,有效收集、整理和分析情报信息,为读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同时,情报的收集与利用也有助于图书馆优化资源结构,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接着,王馆长详细讲解了图书馆书史的发展历程。他从甲骨文的册开始讲起,介绍了古人如何将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形成最早的书籍形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将文字写在竹简或木牍上,并装订成册,形成了册书的雏形。双手捧书的形象逐渐演化为“典”的象征,代表着书籍的尊贵与权威。这一演变过程不仅展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彰显了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与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
此外,培训还重点介绍了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对图书馆的影响。王馆长指出,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降低了书写材料的成本,使得书籍得以大量生产和传播。而印刷术的出现,特别是活字印刷术的广泛应用,更是推动了书籍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这两项发明为图书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的藏书资源,提高了服务效率。
在培训过程中,馆员们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主讲人耐心解答,与馆员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通过此次培训,馆员们不仅加深了对图书馆业务的理解,还拓宽了视野,增强了专业素养。
第二期图书馆馆员业务培训的成功举办,得到了馆员们的一致好评。他们纷纷表示,将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他们也期待图书馆能够继续举办类似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未来,图书馆将继续加强馆员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和服务体验。同时,图书馆也将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模式和方法,为馆员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