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举办第九期业务培训 馆长王学春详解古代书籍装帧艺术
作者: 时间:2025-07-02 点击数:
为提升馆员专业素养、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2025年7月1日,图书馆在馆内会议室举办第九期业务培训。本次培训以“古代书籍的装帧形式”为主题,由图书馆馆长王学春担任主讲人,全体馆员参与学习。
“什么是书籍装帧形式?古代的书籍又是如何‘穿衣裳’的呢?”培训伊始,王学春馆长以生动设问引入主题,带领大家穿越时空,探索中国古代书籍从“简牍”到“线装”的演变历程。

培训中,王馆长系统梳理了古代书籍装帧形式的发展脉络:从最早竹简串联而成的“卷”,到丝帛载体延续的“卷”装,再到纸张普及后的卷轴装,书籍形态随材料进步不断演变。他特别强调,经折装的出现是对卷轴装的重要革新,将长卷折叠成册,便于翻阅;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则彻底改变了书籍制作方式,催生了“蝴蝶装”——其“书口向外、书心向内”的特点,使得书页翻阅如蝴蝶展翅,极具美感。随后,为解决蝴蝶装书页易脱落的问题,“包背装”应运而生,以“书叶正折、版心向外”的工艺增强了书籍的牢固性。王馆长还详细介绍了“旋风装”(又称“龙鳞装”)的独特结构,其书页鳞次栉比、翻阅如风的设计,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巧思。最终,线装书的出现标志着古代书籍装帧技术的成熟,配合函套的使用,既便于保存又彰显典雅,成为传统文化的经典符号。






培训尾声,王馆长补充介绍了源自佛教典籍的“梵夹装”,并结合现代出版技术,简要提及电子书的发展对传统装帧形式的传承与创新。他总结道:“书籍装帧不仅是技术的体现,更是文化的载体。了解古代书籍装帧的演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的传承脉络,也为现代图书馆的资源保护与文化传播提供借鉴。”

此次培训通过丰富的案例、清晰的脉络,让馆员们深入领略了古代书籍装帧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古籍整理、读者服务等工作中,助力图书馆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更大作用。未来,图书馆将持续开展系列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文化育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