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北上》 作者:徐则臣

作者: 时间:2025-02-13 点击数:

该小说阔大开展,气韵沉雄,以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北”是地理之北,亦是文脉、精神之北。大水汤汤,溯流北上,该小说力图跨越运河的历史时空,探究普通国人与中国的关系、知识分子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探讨大运河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以及世道人心变迁的重要影响,书写出一百年来大运河的精神图谱和一个民族的旧邦新命。

这部小说的核心和关键当然是运河和它的百年历史。诚然,这部小说从一开头就有为运河写史的架势——这一运河的历史和现实联系着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变迁,——且表现出同作者此前同类小说的诸多不同之处,但这只是背景或者说远景。即是说,这一小说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替结构中确实呈现出某种民族国家寓言的意味,但这只是表面或浅层。其更深层的意味则在于以此作为背景,作者想在这一背景下,凸显运河和人的关系,借此写出人与人之间的那种超越民族和种族之上的感情。这种对关系的表现,使得徐则臣能够突破民族国家的寓言的写作,而上升到一个普遍性的高度。这集中体现在意大利人小波罗和马福德两兄弟对运河的热爱上。这里面,既包含了家乡的热爱——中国的运河让他们想到威尼斯和故乡,——对他们的祖先马可·波罗的追思,也包括了对人与河流的关系的认识,更包含了关于“人类共同体”的思考。这是超越民族国家之上的关于“人”和自然的命题。在这当中,当然包含了关于中华民族的寓言,但更关乎民族国家之上的“人学”命题。

即是说,它不仅仅是“民族秘史”,它更象征一种“人类共同体”:在这条河上发生的故事,不仅是不同国家的人之间的故事,更是作为“人”的存在形态的故事。在某个关键点上,比如说1900年“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人侵中国”这样的时刻,国族身份具有其浓烈的政治内涵,但就是这样的时刻,国族性及其区分也只是相对的,就像马福德和如玉的关系,他们是两个国家的青年男女的关系,更是超越国族意义上的爱情关系。他们之间的爱,具有超越民族国家的意义,所以马福德最后会为了如玉,而与日本人同归于尽。

2019年4月,《北上》入选“2018年度中国好书”文学艺术类图书 。6月21日,入选2018年“优秀现实题材文学出版工程”。8月16日,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19日,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2020年5月22日,获“第九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



版权所有: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