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世界》是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创作的长篇小说。
《美丽新世界》的故事背景设在福特纪元632年的人类社会。它是世界性国家,被称之为“文明社会”,之外还有“蛮族保留区”,由一些印第安部落居住。伯纳和列宁娜去保留区游览时遇到了约翰和他的母亲琳达,琳达曾是新世界的居民,来游玩时不慎坠下山崖而留下,并生下了约翰。伯纳出于自己的目的,将琳达母子带回新世界,琳达很快因服用过量的唆麻而死,约翰对新世界也由崇拜转为厌恶,与新世界激烈冲突后自缢身亡。
该作主要刻画了一个距今600年的未来世界,物质生活十分丰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人们接受着各种安于现状的制约和教育,所有的一切都被标准统一化,人的欲望可以随时随地得到完全满足,享受着衣食无忧的日子,不必担心生老病死带来的痛苦,然而在机械文明的社会中却无所谓家庭、个性、情绪、自由和道德,人与人之间根本不存在真实的情感,人性在机器的碾磨下灰飞烟灭。
《美丽新世界》这个书名来自莎士比亚的《暴风雨》第五幕第一场,天真的米兰达唱道:“啊,多么神奇!这里有多少美妙的人物;人类多么美丽!奇妙的新世界啊,竟有这样美好的人!”莎士比亚用这句台词讽刺引发米兰达赞赏的这些美好的人实际上都是些无赖。赫胥黎用它做书名更加深了讽刺,因为他所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未来景观与其说是天堂不如说是人类的恶梦,赫胥黎认为现实世界是有缺陷的,他看到的社会是充满着极端利己主义者和个人主义者的社会,里面的人们因为自己各种各样的欲望而挣扎、绝望,整个文明就在这样的愤怒、恐惧、绝望中分崩离析,人们被引入了这个恶梦般的“Brave New World”。
在世界国中消费是幸福的同义词,所谓的幸福是每个人对食物、性、药品以及其他消费品的需求和欲望能得到即刻的满足,但事实上这种满足只是虚假的幻觉,它与真理格格不入。探求真理的愿望是一种个人愿望,但这种愿望在缺乏个性和思想的世界国中是不允许存在的,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人们现在社会经济价值观的极端版本。在现代社会的经济价值观中,个人幸福被定义为满足需要的能力,社会的成功等于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人们正在逐渐忘记幸福的真正内涵是什么。
真正的悲剧在异乌托邦小说中并不是人物命运的悲剧,而是文明冲突下空间选择的悲剧。但是,读者无法责怪小说中的约翰,因为他只不过做了大多数人都会做出的选择,这与自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对科学技术的崇拜、追求和信仰是完全一致的。那么,归根到底约翰的悲剧就是全人类的悲剧,是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的悲剧。福特社会祛除了瘟疫、战争、饥荒、衰老等困扰了人类社会始终的烦恼,在高科技的装备成为美丽的文明新世界,但却美到了令人性窒息,人成为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