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布鲁克林有棵树》 作者:贝蒂·史密斯

作者: 时间:2025-03-06 点击数:

《布鲁克林有棵树》是美国作家贝蒂·史密斯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43年。

该小说讲述生活在美国贫民区布鲁克林的小女孩弗兰西,在成长过程中饱经家庭的不幸,同学的歧视和社会的不公。她从贫困的家庭中艰难地成长,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朝梦想奋起直追,终于走出贫民窟,考上大学。该小说突出平凡人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坦然面对生活的苦难。

在成长小说中,常被突出的是主人公在接受教育和完成各种考验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对社会、道德、情感和自我的认知,逐渐发现或接受自我身份和生活现实,最终达到从少年到青年的转变。显然,《布鲁克林有棵树》有些例外。生存的本能释放,弗兰西选择的是承担,而不是逃避。弗兰西当时还没有接受校园教育,她身上承担的气质来自于从德国移民到美国的父母,也来自于贫弱的社会环境。平缓的节奏贯穿了小说始终,字里行间没有对现实的抱怨,没有不满和愤礴的气息,有的只是对于现实的乐观应对。弗兰西乃至整个家庭都在为生活得更富有而承担着来自于贫困生活的考验,他们坚信自己的能力足以承担他们的生活。

弗兰西承担了那个穷困时代不可避免的生活磨砺,幼小的年纪和坚韧的性格,让人读起来心涌感动。相对于现代主义文学剖析人物心理活动和精神世界,《布鲁克林有棵树》关注于小说人物的行为选择和行为方式,回归于人的本我和生命存在的客观本身。困境时代的生活该如何面对,该怎样生活,弗兰西已经给出了诠释,平平淡淡,坦然面对,没有虚妄,踏踏实实,执著追求自己的梦想。

《布鲁克林有棵树》的节奏平顺舒缓,没有大的波澜起伏,平淡到毫不出奇,但是文字把握上简单、一点也不花哨。

《布鲁克林有棵树》这本书的书名一语双关,一方面指书中提到的天堂树,这种树是唯一能在水泥地里长出来的树。不管它的种子落到什么地方,它都会长出一棵树来,向着天空努力地生长;另一方面象征着主人公弗兰西所具备的一种精神,一种热爱生活、乐观向上、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的精神。


版权所有: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