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应物兄》  作者:李洱

作者: 时间:2025-10-21 点击数:

《应物兄》是李洱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围绕济州大学儒学研究院筹备成立和迎接儒学大师程济世“落叶归根”两件事,以“应物兄”作为轴心人物,上下勾连、左右触及,相关各色人等渐次登场,描绘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当代社会特别是知识分子生活画卷。

2019年,《应物兄》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济州大学在筹备成立儒学研究院和迎接儒学大师程济世“落叶归根”两件大事。济大著名的几位老教授:古典文学研究泰斗乔木、考古专家姚鼐和古希腊哲学专家何为老太太,还有世界级儒学大师、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程济世先生,以及这些大师众多的门生、弟子和友人,都卷入其中,一场轰轰烈烈的儒学复兴大业就此展开。由于兹事体大,引起领导重视,不仅济大校长、常务副校长亲自挂帅,省里的领导也全力参与;由于建造太和研究院、恢复程济世先生旧居原貌的工程复杂、涉及各方利益,于是引来了桃都山连锁酒店老板、养鸡大王、内衣大王甚至全球资本巨鳄齐齐登场。就这样,简单变为复杂,明白变为微妙,原本的学术之事演变成了旧城改造、科技创新、引进外资等发展济州经济的大事。

小说基本上采用的是整体性反讽,显现出内敛的幽默。亦学亦官的葛道宏校长声称从不愿讲废话,又认定福山“历史终结论”是废话,但他却通过研究福山的废话而滑稽地成为著名学者;乔木让弟子管住嘴巴,自己却一句也不肯少说;京剧大师兰菊梅卖朋友是真的,哭朋友也是真的;崇尚鲁迅的人忽然成了基督徒……诸如此类的反差渗入小说肌理,揭示出生活世界的基本矛盾和无可避免的悖论。

小说将时间化为空间的概念,在时间主轴之外演绎一个个精彩的异空间。小说第一节交代了主线故事:校长葛道宏让应物兄筹建儒学研究院,并把他的办公室主任费鸣塞进来,应物兄曾遭费鸣攻击,却不得不遵旨劝说费鸣来研究院任职。然而,从应物兄约费鸣谈这件事到两人见面正式开始谈,小说已进行到第14节。在这中间,出场了27个人物,从二里头姚鼐先生的夏代生活到姚鼐、倪德卫和程济世的学术争论,古今中西历史、讲词曲赋学术论文、政商学研、江湖市井,它们透过时缝隙,在异空间里枝蔓横生。而且随时等待作者调遣,纳入叙事的线性主轴。在这十四节内容里,虽然情节上线只推进了一小步,但影响故事发展方向的人物、线头都已在异空间里应物而生了。存在于小说主轴时间之外的异空间,使小说叙事呈现出对瞬息万变的当下的强大的表现力,对纵深历史的自由把控力,使小说保持了开放的状态,叙事获得了充分自由。

小说中包含了丰富庞杂的各种知识,如儒学、道学、佛学、西方哲学、生物学、建筑学、语言学、历史学、堪舆学、艺术、医学、书法、植物、动物、器物、食物等,作者使小说呈现一种知识叙事。这些知识是“应物”之需,比如塑造人物的需要、叙事走向的需要、审美价值实现的需要等,而小说通过这种应物的知识叙事建立起和世界的有效对话。费鸣装作听众打进热线问应物兄“为什么书名是《孔子是条‘丧家狗’》?”引发他回忆自己和季宗慈关于“狗与犬”的区别的对话。这段知识叙事,既让读者涨了知识,增加了阅读趣味,同时也勾摹出了应物兄的“无常以应物为功,有常以执道为本”,应物而不得不累于物,令读者对他的同情油然而起。而无知又只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出版人季宗慈的嘴脸,同时也入木三分。

小说的叙事视角非常复杂,有有限叙事,也有有限全知叙事;有第三人称,也有第二人称,还有第一人称;有外在视角,也有内在视角。总体上,它设置了三层嵌入式的叙述视角:叙述者隐身于人物背后;隐含作者隐身于叙述人背后,还有一个“谁”隐身于隐含作者的背后(小说的反复出现“我们的应物兄”这个称谓)。故事的叙述者是应物兄,他既是作品中的一个人物,也是作者化入作品人物的“分身”之一,既是一个非主人公的主人公,又是一个创造了隐含作者的作者。虽然小说中的一切描写、对话、事件,或所见或所闻,或印象或记忆,或思索或感觉,都严格出自应物兄“在场”的有限视角,但这个叙述人却具备在有限与无限之间收视返听的能力。

版权所有: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